10
2025
-
10
从辅材到核心,橡胶木如何完成“华丽转身”? ——专访福港橡胶木董事长孟保印
在实木板材行业,一场“品类逆袭”正悄然上演——曾经并非主流选择的橡胶木,凭借充足的资源储备与持续迭代的技术升级,如今已跃升为极具竞争力的细分品类。作为我国进口阔叶锯材中的最 大单品类,不仅市场占比逼近50%且保持稳步增长,橡胶木在实木赛道的分量可见一斑。
从辅材到核心,橡胶木如何完成“华丽转身”? ——专访福港橡胶木董事长孟保印
2025-09-30来源:中国木业网新闻部热度:7261
在实木板材行业,一场“品类逆袭”正悄然上演——曾经并非主流选择的橡胶木,凭借充足的资源储备与持续迭代的技术升级,如今已跃升为极具竞争力的细分品类。作为我国进口阔叶锯材中的最 大单品类,不仅市场占比逼近50%且保持稳步增长,橡胶木在实木赛道的分量可见一斑。
而橡胶木品类的崛起浪潮中,福港橡胶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弄潮者。从搭乘多品类的快车入局,到果断做减法,全力聚焦纯实木赛道,再到借势行业内橡胶木改性、炭化等核心技术越发成熟的东风,成功推动橡胶木饰面板打破高价小众的局限、迈入批量消费的新阶段,福港在掌舵人孟保印的带领下,完成的不只是一家企业从入局到深耕的成长蜕变,更以自身实践在橡胶木这一细分品类中完成了一次关键的价值重塑。
拒绝被动供应 以进口打造差异化优势
2013年,孟保印以杉木多层板、细木工生态板等多品类的批发业务进入木业行业,当时,多品类经营是多数木业企业的选择,仿佛品类越多,机会就越多。但在日复一日的实操中,孟保印逐渐发现了两个绕不开的问题:一是国内木材供应太被动,山东周边没有茂密的森林,要拿货就得从东北、广西、云南这些远地方调运,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二是多品类分散了太多精力,既没法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也搭建不起稳定的供应链,总跟着市场波动走。
意识到这些问题,孟保印便当机立断决定砍掉所有非纯实木的品类,把核心材的目标锁定在了橡胶木上,而且是从泰国进口的橡胶木。
谈及这一选择的逻辑,他解释道:“首先是稳,泰国和中国的贸易关系多年来一直很稳固,不管是疫情期间物流受限,还是国际局势有波动的时候,我们从泰国进口木材的通道也还是很稳定,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比较放心。”
除了供应链的稳定性,成本优势也是关键考量。“泰国本身森林资源丰富,橡胶木的基础价格就比国内部分木材低;再加上中国一直鼓励进口木材,运输、报关环节都有政策便利,算下来进口成本比从国内远途调运高不了多少,但供应稳定性却远超国内采购,我们不用再担心某个产区减产、物流受阻这些突发情况,对生产计划的把控力强多了。”
也正是这次果断的“做减法”决策,让福港在橡胶木赛道上提前抢占了供应链先机,不仅避开了国内木材供应的区域局限与成本风险,更凭借稳定的进口渠道建立起差异化优势,为后续在实木板材领域的深耕、实现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研发攻坚 助力橡胶木完成“角色蜕变”
在此之前,实木免漆板是行业内的难题,技术不成熟导致成本高昂,难以实现批量生产;彼时的橡胶木,也始终局限于家具企业的辅材定位,真正的价值并未被挖掘。
事实上,福港早在2014年就敏锐捕捉到橡胶木免漆饰面板的市场潜力,彼时便开始尝试相关研发。“我们始终认为,橡胶木的价值远不止辅材,若能突破技术瓶颈做成免漆饰面板,既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也能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孟保印曾这样阐述当时的判断。此后五年间,福港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围绕橡胶木免漆与饰面加工工艺反复试验优化,终于在2019年成功攻克核心技术瓶颈,让橡胶木免漆板从设想落地为可量产产品。
这一年,福港推出的橡胶木饰面板,不仅满足无气味、抗滑耐磨、防火防腐、表面硬度高的严苛性能标准,成本更实现大幅下降——从早期的400多元/张降至300元以内。“成本下降直接激活了市场。此前我们供给家具企业的油漆橡胶木板,成本要800到1000元,现在免漆板成本一下子降低50%以上。更关键的是,我们打通了油漆市场与免漆市场的壁垒,当拿着原本用于油漆工艺的橡胶木,实现了免漆加工后,家具厂降低了生产成本,经销商获得了利润空间,消费者也能以更高性价比买到实木产品,整个产业链条都活了。”
这次技术突破,不仅让福港的橡胶木饰面板迅速打开市场,更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实木赛道的品类升级。福港橡胶木免漆板的成功,让实木免漆从单一尝试变成了集体探索的方向。而福港也凭借对橡胶木材质特性的深度把控、对生产工艺的持续打磨,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其橡胶木饰面板不仅在密度、稳定性上适配长期使用需求,更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了品质与成本的平衡,最终成为市场中稳定交付的代名词。
告别“幕后”谋转型 以千万级投入开启品牌新征程
从2016年起,福港的橡胶木销量就稳居全国第 一,但今年之前,这家企业几乎没做过系统化的品牌宣传,用孟保印的话说,“我们是生产型企业,习惯闷头做事,觉得把产品做好就行。”
而改变的契机,来自于行业的内卷。随着国内木材市场逐渐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从生产加工到经销商、定制工厂的全链条利润被大幅压缩,市场活力逐渐减弱。“如果还只做‘幕后供应商’,早晚会被市场迭代淘汰。” 孟保印意识到,企业必须从卖产品转向做品牌,让C端消费者建立“福港=好橡胶木”的认知,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今年7月,福港正式启动品牌招商,为这次战略转型制定了清晰的投入规划:每年投入1000万到2000万元,组建专业招商与品牌团队,再配套广告投放、展会参展、招商会举办等动作,让更多人看到福港的实力和橡胶木产品的价值。
凭借多年积累的市场基础与产品口碑,福港的招商工作推进迅速。短短两个半月,成果便超出预期:“单场招商会就完成了陕西、山西、河南、天津、河北等省市地区的经销商签约,尤其是山东地区,我们深耕多年,当地老百姓对福港有认知,经销商也担心错失先发优势,合作意愿特别高。”
福港的品牌化布局,范畴远不止招商环节。在市场拓展与生产配套层面,福港计划在杭州建立南方招商中心,依托当地聚集的大量优秀品牌与营销人才,进一步优化南方市场的拓展效率;生产端将同步推进产能布局,拟在江西九江、四川德阳分别自建工厂,其中九江工厂将借助当地既有的合作资源与供应商优势,重点服务华南、华中区域;德阳工厂则聚焦西部市场,承担区域内的生产与供应职能。加之现有的临沂北方生产基地,三大基地将形成联动效应,最终实现对大半个中国市场需求的覆盖。
对橡胶木的深度钻研,是福港发展历程中始终不变的主线。从挖掘材质特性、攻克生产难题,到推动品类升级,福港每一次向前迈进的步伐,都紧紧围绕橡胶木这一核心展开。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专注从来不是固守原地、画地为牢,而是在选定的赛道上持续深耕、不断突破边界。如今,当这家习惯闷头做事的企业开始发力品牌建设,属于福港的全新征程,才刚刚开始!
上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