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丰木业:主要产品有三聚氰胺饰面中密度纤维板、三聚氰胺饰面刨花板、三聚氰胺胶合板、胶合板、建筑覆膜板、WPC墙板、PVC封边条、石塑UV板


10

2025

-

10

内忧外患叠加政策迭代,人造板产业如何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破局?


2026年6月1日起,我国人造板制品全面淘汰E1级产品,人造板产业已然进入洗牌加速期。

内忧外患叠加政策迭代,人造板产业如何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破局?

2025-10-09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2026年6月1日起,我国人造板制品全面淘汰E1级产品,人造板产业已然进入洗牌加速期。

面对发展需求与外部压力,人造板产业如何破局?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世界人造板大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全链共振、提质焕新”主题,探寻破题答案。

IMG_256

6月5日,在大森林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作业

产业何以阵痛

“在直播平台上,板材定制家具一平方米卖出599元、499元甚至299元。”有代表感慨,产品价格卷到新低度。

2025年上半年,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4.9%,利润同比下降23%。

当前,人造板产业可谓面临内忧外患。

内部结构失衡。由于行业门槛低、产品差异化小,大量企业拥挤在同一赛道,市场需求下降时普遍通过价格战来争取订单。相应的结果就是,行业整体利润率降低,企业缺乏资金进行研发和转型升级,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外部环境施压。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新房开工量持续下滑,直接导致人造板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价格战加剧。

而在供给端,刨花板投产总量再次刷新。2024年度,全国建成投产48条刨花板生产线,新增生产能力年1541万立方米,为我国刨花板产业年度投产**的一年。“今年初,全国在建刨花板生产线30条,合计生产能力为年1015万立方米,全国七大区域均有在建刨花板生产线。”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院教授级高工张忠涛表示,“供求关系失衡风险进一步增大,将倒逼企业加速产品应用场景开拓和出口市场布局。”

“价格以安全健康为前提。企业不应该卷价格,应该卷品牌价值、卷服务价值。”成都市美康三杉木业有限公司科研技术总监叶昌海的话引起在场企业家的共鸣。

IMG_257

临沂木业产业博览会现场

5月30日,强制性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要求,2026年6月1日起全面淘汰人造板制品E1级产品。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等目标。在需求端,借助绿色建材下乡、对接“好房子”建设等举措,激活内需市场,让人造板产业深度融入绿色建筑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

从中不难看出,我国淘汰落后产能、供给优化的决心。专家认为,随着政策的落地,将会迎来供需格局改善的新发展契机。在“反内卷”加速供给侧改革预期下,产能周期有望迎来拐点。

《中国人造板产业报告2025》显示,2024年底,全国保有人造板生产企业8600余家,同比下降14.9%;合计生产能力年3.6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41%。张忠涛介绍:“我国人造板总体呈现产能增长、企业数量下降、企业平均生产能力持续增长的趋势。数据背后也有质的变化,行业开始呈现出产业集中化、现代化的苗头。”

重塑核心竞争力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核心要义是产业升级。

向哪转、怎么升?重点在于重塑核心竞争力。会上,头部企业结合自身实践,给出了可借鉴路径。

一张好板需要内外兼修。2025年中国消费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需求从基础功能层面加速向个性化需求转变。千年舟集团执行总经理田茂华介绍,千年舟聚焦用户生活场景,不断革新阻燃、防潮、抗弯等技术,先后推出负离子、光触媒、石墨烯等抗菌板材创新产品。同时,布局五大智能工厂,建设了3条智能生产线。目前,集团已构建起产品价值、服务价值、渠道价值、社会价值等差异化价值体系。

创新驱动是产业发展关键。福人集团围绕绿色健康人居需求,打造了福人竹香板、福人船级板、福人竹钢板等产品。集团董事长兰从荣介绍,从竹林经营、竹材加工到高值化利用,集团形成了一个稳定、便捷、柔性、增值的高效优质全竹产业链集群,每年可为一产增收超过3亿元。

标准为企业筑起护城河。叶昌海说,除了创新开发好产品,还要用标准定格新产品新技术,为产品建造标准这个护城河。要用好标准,通过“创新+标准化+跨部门+规范采标”让达标产品卖个好价。同时要专利先行,保护创新成果,提升产品竞争力。“不要重蹈突破技术卡脖子,却被市场卡脖子的覆辙。”

拓展板种新领域。德国迪芬巴赫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代表处总经理刘守华在欧洲人造板业中发现行业新潜力。过去5年,OSB(定向结构刨花板)是在欧洲板种中难得产能相对稳定且有增长趋势的。2024年,欧洲OSB产能增幅5%,产能700万立方米,其中OSB/4占比2%、OSB/3占比85%、OSB/2占比13%。在我国,OSB主要用于室内装饰,OSB/2约占70%、OSB/3约占25%,而OSB/4生产极少。刘守华介绍,这跟OSB的对称应用有关系,德国OSB用于结构建筑占72%、包装占7%。“这是我国OSB没有深入触摸的领域。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量**,但用OSB做包装少之又少。”

困境亦是机遇。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需求升级,无论是工业领域、居民终端消费,还是“好房子”建设、危旧房与存量房改造,都将为人造板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前景。

IMG_258

8月12日,工人在广西融安县大森林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劳作

解码“双碳”布局

“双碳”,此次大会近80%的代表都有谈及。

碳减排压力并不是空穴来风。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规已于2023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2026年1月1日起,企业要报告每年进口产品的碳排放数据,还要支付对应的碳排放费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首席专家钱小瑜介绍,CBAM将在2026年至2034年逐步强化,推进速度将与欧盟碳交易市场中免费配额逐步取消的速度保持一致。

美国CCA则以国内产品的平均碳排放水平为基准,对超过基准的进口产品和本国产品征收碳税。从2024年开始,对碳排放水平高于基准线值的部分征收每吨55美元的碳税,之后每年上浮5%。从2026年开始,对进口产品的征税范围将进一步延伸至下游制成品。

人造板是绿色低碳的产业。钱小瑜介绍:“木材属于天然的储碳材料,木材和木制品生产过程碳排放水平低于钢材、水泥等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造板工业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推进“双碳”目标,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是关乎竞争力的战略核心。企业需要将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融入从原料到生产再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IMG_259

2025年1月,在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装卸香杉板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规模企业可探索实践林板一体化。克诺斯邦中国商业总监韩喆琢介绍,作为人造板百年企业,集团已经形成了林场、刨花板厂、锯木厂、制胶厂等从原料到板材产品的综合供应链。整个大循环中,集团每年能够中和二氧化碳约1800万吨。

发展“以废代木”循环经济。刘守华介绍,欧洲对循环原料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回收料,以及托盘、旧家具、木质包装回收木制品的占比,从2020年的45%提高到2024年的48%。欧洲刨花板生产中循环原料的使用,节省了近980万绝干吨的原生木材。尤其在意大利,98%的刨花板原料为循环原料。迪芬巴赫公司联合7个国家的合作伙伴,成功申请到欧盟一项关于废旧木材回收再生的贷款项目。该项目已实现从废旧纤维板中回收纤维,重新用于生产纤维板。刘守华表示:“该技术已顺利通过审批,并获得了欧盟的资金支持。目前已有客户开始下单。”未来3至5年,循环原料利用将加速普及,提前布局回收体系与技术的企业,将在绿色竞争中占据主动。

钱小瑜认为,人造板行业环保技术、数字化生产和功能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未来,区域市场分化与全球化布局并行,行业集中度提升将重塑竞争格局。

免责声明: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和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opyright © 2024  山东泽丰木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潍坊  SEO